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历史与成都文献研究中心是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研究中心2023年度项目申报工作已开始,现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题指导思想及选题方向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和成都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围绕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部署,“研究成都、服务决策、传播思想”,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服务成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化成都历史文化研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选题方向
申请者应根据本年度项目选题方向自行拟定研究课题。申报课题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申报课题名称应表述规范、准确、简洁。具体项目选题方向如下:
(1)出土文物与古蜀文明研究
(2)成都中共党史研究
(3)成都抗战大后方研究
(4)成都与西南边疆安全、边疆治理研究
(5)成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6)成都历史名人研究
(7)成都儒释道研究
(8)成都民俗与社会变迁研究
(9)成都环境史研究
(10)成都移民史研究
(11)成都城市治理研究*
(12)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研究*
(13)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研究*
(14)成都都市圈建设研究*
(15)成都文旅深度融合研究*
(16)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
(17)成都名人文集整理与研究
(18)成都民间文献整理与研究
*本中心不支持重复研究,本中心历年已立项项目如下: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1 | 明蜀王文集五种 | 重点项目 |
2 | 会馆、场市与信仰:成都东大路(简州段)场镇社会研究(1694-1952) | 重点项目 |
3 | 清末成都地区乡土志整理与研究 | 重点项目 |
4 | 成都市伊斯兰教中国化简史 | 重点项目 |
5 | 蜀闽粤征信录校注 | 重点项目 |
6 | 市井妙语——成都方言诗 | 重点项目 |
7 | 成都历史名人研学旅行资源和产品开发研究 | 重点项目 |
8 | 望重西南:成都将军治下四川研究 | 重点项目 |
9 | 西蜀名人纪念性园林时空演进与发展 | 重点项目 |
10 | 学术史视野下华西大学考古学者的巴蜀文化研究 | 重点项目 |
11 | 成都工业建筑史研究 | 重点项目 |
12 | 李安宅自述整理 | 一般项目 |
13 | 四川生态屏障与森林制度变迁研究 | 一般项目 |
14 | 近代成都华西坝的外国人研究 | 一般项目 |
15 | 成都高校历史教授口述史 | 一般项目 |
16 | 成都华西坝边疆学术史 | 一般项目 |
17 | 文本、史实与认同:对都江堰渠首寺庙的历史书写 | 一般项目 |
18 | 近代成都商业习惯研究 | 一般项目 |
19 | 清代民国时期成都家谱整理与研究 | 一般项目 |
20 | 四川师范大学典藏古籍研究 | 一般项目 |
21 | 成都教育简史 | 一般项目 |
22 | 成都相声史话 | 一般项目 |
23 | 孔子学院平台上的成都和卡拉奇城际双向人文交流研究 | 一般项目 |
24 | 魏了翁及其理学同道与南宋四川社仓 | 一般项目 |
25 | 传承天府文化视角下蜀绣文创产品设计优化路径研究 | 一般项目 |
26 | 成都文昌庙时空分布及对区域社会影响研究 | 一般项目 |
27 | 成都平原先秦时期文化发展与人地关系演进研究 | 一般项目 |
28 | 成都地区现代雕塑家群体资料收集与整理研究(1978-2020) | 一般项目 |
29 | 文旅融合背景下成都市旅游商品开发中三国文化的融入研究 | 一般项目 |
30 | 近现代西南学人学术与边疆研究举隅 | 一般项目 |
31 | 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成都城市品牌建设研究 | 一般项目 |
32 | 基于文献学与史学史视角下的清末民国巴蜀乡土志书研究 | 一般项目 |
33 | 华西坝老建筑里的历史人物 | 一般项目 |
34 | 唐代才女薛涛生年考辨 | 一般项目 |
35 | 抗战时期成都地区婚俗变迁研究 | 一般项目 |
36 | 空间变迁:城市记忆中的文化再造与传播——以成都市东郊记忆为个案研究 | 一般项目 |
37 | 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与古都古镇历史文化的共生关系研究 | 一般项目 |
38 | 近代中外游记中的成都城乡景观研究 | 一般项目 |
39 | 四川网络文学中古蜀神话书写的IP化研究 | 一般项目 |
40 | 文旅融合背景下古蜀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 一般项目 |
41 | 清代成都刘氏家族、家训与地方文化的关系研究 | 一般项目 |
42 | 历代《蒲江县志》整理与研究 | 一般项目 |
43 | 崔宗复赴朝慰问日记的整理与研究 | 一般项目 |
44 | 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合唱音乐研究 | 一般项目 |
45 | 《文心雕龙》批评司马相如研究 | 一般项目 |
46 | 成都中学历史教师群体的日常生活研究 | 一般项目 |
47 | 《南行集》中的巴蜀山水书写 | 一般项目 |
48 | 杜甫在巴蜀地区的人生经历及诗歌创作研究 | 一般项目 |
49 | 宋儒重撰诸葛亮传与理学发展研究 | 自筹项目 |
50 | 成都武侯祠塑像综合研究 | 自筹项目 |
51 | 梵文医学经典《妙闻本集》与中医学、藏医学互联共享性发掘研究 | 自筹项目 |
52 | 崇州市元通古镇文态空间保护与传承研究 | 自筹项目 |
53 | 基于报纸媒体的成都市钢琴艺术史研究 | 自筹项目 |
54 | 玄奘法师在成都 | 自筹项目 |
55 | 基于多元价值的都江堰灌区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 自筹项目 |
56 |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巴蜀文化知识图谱及传播现状研究 | 自筹项目 |
57 |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文旅深度融合研究——以都江堰为例 | 自筹项目 |
58 | 互联网+背景下成都古镇文化品牌共建研究 | 自筹项目 |
59 | 文旅融合背景下成都音乐文化产业开发研究 | 自筹项目 |
60 | 成都市女子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 自筹项目 |
二、项目类别及结项要求
本中心2023年度项目设重点项目、一般项目、自筹项目三类。
1.重点项目。资助经费1万元/项,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结项要求:(1)以专著结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①公开出版专著1部,在显著位置标注本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②提供项目最终成果及查重检测报告(重复率不超过15%),通过结项后出版,且在显著位置标注本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
(2)以论文结项,需在CSSCI类期刊(正刊,非增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正刊,非增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且在显著位置标注本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
(3)涉及带“*”的项目选题方向,立项课题在结项时,需在满足重点项目以专著结项或以论文结项要求的同时,提交4000字左右研究报告1篇,鼓励提前完成。
2.一般项目:资助经费0.6万元/项,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结项要求:(1)以专著结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①公开出版专著1部,在显著位置标注本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②提供项目最终成果及查重检测报告(重复率不超过15%),通过结项后出版,且在显著位置标注本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
(2)以论文结项,需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正刊,非增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且在显著位置标注本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
(3)涉及带“*”的项目选题方向,立项课题在结项时,需在满足一般项目以专著结项或以论文结项要求的同时,提交4000字左右研究报告1篇,鼓励提前完成。
3.自筹项目:本中心设立自筹经费项目,欢迎申请者带项目与经费进入中心立项,或者自筹经费申报项目,其经费筹集、使用和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及《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发表成果标注中心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中心将给予一定奖励。
结项要求:本中心立项的自筹经费项目,结项要求与一般项目同。
▲重点项目、一般项目、自筹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可直接结项:研究成果被国家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教育部《专家建议》、省规划办《重要成果专报》采纳或获得市级(成都市委市政府)及以上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三、申报基本条件
1.申请者为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教学科研人员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成都研究的工作人员均可申报。
2.重点项目申请者应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一般项目申请者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硕士以上(含硕士)学位,在校博士研究生申请须有导师推荐;自筹项目申请者同一般项目申请者条件。
3.项目申请者同年度只能向本中心申报一个项目,非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组成员同年度最多参与本中心两个项目的申报。
4.为避免交叉申请、重复立项,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年度项目:
①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负责人。
②在研本中心项目尚未结项的负责人(以申报截止日期为准)。
③申报项目内容已在各级各类机构立项、结项、认定者。
四、申报时间及要求
1.本年度项目从公告发布之日起受理申报书,申报截止日期为2023年5月20日,逾期不再受理。
2.项目申请者应遵守承诺,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项目申请者应在申报截止日期前将申请书和活页电子文档发送至邮箱cdxuekan@163.com。
3.申报项目评审结束、立项课题公示后,凡获准立项的项目负责人需提交申请书纸质文本(A3双面打印、中缝装订,一式2份),由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或负责部门审核盖章后邮寄至本中心。
五、项目管理
1.项目一经立项,其申请书即成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项目负责人必须遵守相关承诺,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按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2.各类项目成果发表、出版时,必须在显著位置标注“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历史与成都文献研究中心项目”并注明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以此作为结项的依据。
联系人:谭老师
联系电话:15902835721
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成都历史与成都文献研究中心
邮 编:610068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成都历史与成都文献研究中心
2023年2月15日
编辑:人文社科处
四川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处 © 2004-2020 地址:(狮子山校区)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邮编:610068) 电话:028-84761211 传真:028-84761211 网站管理 |